「中文磨眼睛,英語磨耳朵」,
中文一字一音節,同音字特別多,辨別字形就非常重要;
可能因為這樣,到了學英文的時候,對拼寫正確也有很深的執念。
但英文最重要的是語音,雖然拼字規則例外很多,基本上還是根據語音來拼寫,
所以可以說學英文唯一重要的就是語音!
中文磨眼睛,要勤寫形成手部肌肉記憶,邊寫邊看;
英語磨耳朵,要勤說形成口腔肌肉記憶,邊說邊聽。
------
前幾天談到 phonics「聽音拼字、見字能讀」的操作過程,已經提到「發音準確」這個關鍵前提。
今天就來聊發音。
先說結論:
不管孩子什麼時候開始學英文、有沒有額外上課,都建議家長自己練一練英語發音。
不用練成跟外師一樣(很難啦),練到 bed / bad、paper / pepper 分得清楚就好。
一講到發音,大多家長就縮回去了,怕自己發音不好,不敢陪孩子學英文。
但,專業的英文老師,發音不一定正確;
發音正確的老師,孩子不一定能模仿得一模一樣
(考慮一對多的課堂,再考慮現在實體課師生都戴著口罩);
在課堂上模仿得出來,回到家不一定還記得;
回到家記得怎麼唸,也可能懶得練習...
家長不一定要自己教孩子,
但如果能在試聽的時候幫忙篩選一下老師,
回家複習的時候幫忙聽聽看孩子有沒有學會,
陪著孩子多練習幾次,是不是比較好呢?
------
舉照片上這三個單字為例:
wren [rɛn]-短母音 E
rain [reɪn]*-長母音 A
ran [ræn]-短母音 A
這三個母音是台灣人最容易混淆的聲音組合之一。
有聽過老師要講 sailor,結果 seller 和 sailor 交替出現;
廣播裡的英語教學節目,let's 一直說成 "lats";
還聽過一位英文繪本老師整堂課 rain 都唸成 wren。
如果你看過我上一篇文章,就知道不是「孩子看圖也知道是下雨!」這個問題而已 ---
這位老師如果唸 wren 要小孩「聽音拼字」拼出 rain,那麻煩就大了。
------
為什麼這三個音台灣人很容易唸錯呢?
先說「短 E」/ɛ/ 和「長 A」/eɪ/:
*「長 A」在 KK 音標裡面寫成 /e/,但它其實是雙母音,我改用國際音標 IPA /eɪ/ 表示。
這兩個音華語裡面有,就是注音符號 ㄝ 和 ㄟ,而 ㄟ 又是 ㄝ 和 ㄧ 結合的雙母音。
但日常講話的時候,常常偷懶, ㄟ 的音發不到位,也不會造成誤解。
在華語裡面,只有 「ㄧㄝ」、「ㄩㄝ」、「ㄨㄟ」、「 ㄟ」這幾種組合,「 ㄝ」不會單獨作為韻母出現。
也就是說,如果你把「黑」唸成「 ㄏㄝ」,聽的人也不會以為是別的字,並不會形成不同字義,嚴格來說不算是不同的音素。
久而久之,懶惰的口腔肌肉就發不好 ㄟ 的音,要唸「長 A」/eɪ/ 的時候也有一樣的毛病。
再來說「短 A」/æ/:
這個音華語裡面沒有,以前老師可能教你把嘴巴咧到最開、很醜的說就對了...
(嗯,請問布萊德彼特有嘴咧很開很醜的講話嗎?)
要發出這個音,其實是要「下巴往下」,最後尾音是 ㄚ。
華語造成的混淆,就用華語來輔助釐清。
之前分享過好幾次蕭文乾博士的「臺灣雙母語注音符號表」,裡面就把這三個音寫成:
ㄝ -「短 E」-/ɛ/
ㄝㄧ -「長 A」-/eɪ/
ㄝㄚ -「短 A」-/æ/
------
知道該怎麼唸,以後就會唸對了嗎?
當然沒有這麼容易,口腔肌肉沒練起來,遇到不熟悉的音,嘴巴一樣會偷懶。
蕭博士的臺灣雙語無法黨上個月剛出版了《臺灣雙語調音首冊》,除了上述的雙母語注音符號表,更把美語發音的「練習方法」有系統的整理出來,包含有趣的小教案,讓全家人玩著學,還有吉祥物、計時闖關遊戲等。
不得不說蕭博士的團隊真的很了解孩子的心理,林寶很買單,會自己要求多玩(練)幾遍,玩完還說覺得自己變厲害了。
回到上面提到的三個母音。從去年蕭博士免費開課帶大家練發音,我就會在家唸給林寶聽。前幾天他在看卡通,突然問我:
「"Wait" 和 "wet" 聽起來很像,但是是不一樣的字對不對?」
算是階段性磨耳朵和練口腔肌肉的小成果吧!
我預計帶著林寶調完音,才會再教他字母和 phonics,這一年繼續安心當文盲。
*覺得有必要加註警語:
我建議家長自己先練。家長是不是要接著馬上教孩子,要看情況。
有的孩子構音發展還不成熟,有的孩子不喜歡被糾正,請以親子關係和保護孩子學習熱情為優先,視情況帶孩子共學。
*《臺灣雙語調音首冊》購書連結:https://www.miparty.org/news.aspx?id=268
*我常播給兩寶聽的臺灣雙語播放清單:https://youtube.com/playlist?list=PLD_3F4w1Rp_vfTNoOWUC97fyfmt0_uhkZ
非業配,使用者見證分享。